古代鸩毒怎么弄来的(古代中的鸩毒是什么)

0

鸩毒起源于鸩这种鸟,据说它的羽毛有剧毒,把它的羽毛在酒里涮一涮,就可以使之成为一杯毒酒。后来成为毒药的代称。实际上是包括乌头在内的多种毒药与酒混合而成的。

而我们在影视作品上见到最多的毒药应该就是鹤顶红了。小的时候不懂事,真的以为鹤顶红就是丹顶鹤头顶的毛做的。因此每次去动物园都离鹤园远远的。后来才知道,看到鹤顶红实际就是砒霜。

古代由于提炼技术比较落后,砒霜(三氧化二砷)不纯,会混合一些雄黄(四硫化四砷,橘黄色)和雌黄(三硫化二砷,橙红色),所以就给它起了个鹤顶红的名儿。还别说,咱中国人是极善于起名的。比如蚯蚓,咱叫它地龙(这么一个名,是不是瞬间境界提升了不少)砒霜是最古老的毒药之一,因为纯砒霜无色无味,在古代很难检测。但最初的砒霜不纯,含硫化物,会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就是为啥咱在影视剧里老是看到大侠们吃饭前都喜欢用银针在饭里搅一搅的原因。忍不住吐槽一句,银针验不出蒙汗药的。

夹竹桃,同样具有毒性,一片叶子就能危害到一个婴童的性命。焚烧夹竹桃叶子会产生毒烟。

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树,树液有剧毒,会造成心力衰竭、肌肉松弛,许多猎户喜欢将它涂抹在箭头上对付大型猛兽。

牵机毒,由于毒死了后主李煜而名留青史。它的主要原料取材于马钱子。本来是用来通络止痛的好药,但是过量服用的话会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与困难等症状,甚至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可见啥事都是过犹不及啊。

古代鸩毒怎么弄来的(古代中的鸩毒是什么)图1古代鸩毒怎么弄来的(古代中的鸩毒是什么)图2

你好,由我解答。

一看到这个,大家肯定就会联想到一个成语,饮鸠止渴。其实呢,历史上鸠毒不是鸠这个鸟类羽毛。而是古代毒酒的一种代称。

  1. 鸠到底是什么?

鸩的原型是一种叫做大冠鹫的应科动物。现在主要分布在我们国家南方的地方,它主要是吃蛇,蜥蜴等,一些爬行动物,又叫做蛇鹰,因为人们经常看到它们吃毒蛇,就把它想象成一种有毒的动物。

根据古人的一些记载,他们认为鸩是一种大型的鸟类,它有绿色的羽毛,脖子非常长,嘴是赤色的,主要是有毒的蝮蛇为食物。而且它还吃一种有毒的坚果,并且在这种坚果上建巢进行繁殖。

古代鸩毒怎么弄来的(古代中的鸩毒是什么)图3

2.饮鸠止渴的含义

它的主要意思是用来表示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而不计将来的后果。可是从字面上来看,它的意思就是当人口渴的时候需要喝水止渴,如果暂时没有水,就用鸩来代替。

古代鸩毒怎么弄来的(古代中的鸩毒是什么)图4

3.历史上鸠毒是如何配置的呢?

鸠的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宫廷内部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中,常常用使用鸩酒,也就是放了鸩毒的酒。比如汉代的吕后,在刘邦死后就多次用鸩酒谋害丈夫其他妻子所生的儿子,如赵王如意,就是被赐予鸩酒。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