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好考吗

0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次突破。在隋朝之前,官位大都是世袭制的,所以才会有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这样的称谓。这样的话,皇权选择官员的人选就非常有限,很多大权就容易落到大臣手里。

杨坚推出的科举考试打破这种选官的壁垒,是历史性的突破。但一开始的科举也不是很好考,因为他的制度是,每年每个郡推荐三个人来京城进行科举考试,只要考试合格,不问出处就能为官。但这三个人是由下面的郡县推荐的人,这就容易操作了,很多下层的读书人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推荐。

所以到了唐朝时期,才把这条制度废除,所有人士都公平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古代的科举考试难度是非常大的,历史上应试者不计其数,新科状元也只不过649位罢了。科举考试的科目繁多,范围广,需要读书人熟读试帖诗、八股文、经论、律赋,以及其他经典史书、文学书籍。

古代交通也非常不发达,有些人家里比较穷,路途就非常难,要进京赴考,得提前一年出发。

科举考试之难,所以每次放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也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即使再难也有许多人去努力争取,毕竟有了梦想,也才有希望。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