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月圆之夜,就想起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园。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中秋节了。到了晚上,大家都拿着灯笼,迎着微风,步行在街道上。漆黑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照耀着人们前行。有的人喜欢拿着鞭炮吓唬路边的行人,有的人喜欢拿着气枪待在某个角落里等待猎物,有的人喜欢站在石桥上看天上的烟花。那时候的中秋是热闹的,人们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节日。
儿时的月饼皮很厚、很硬,里面是我不爱吃的青丝玫瑰,要一个一个挑出来才吃。
初中时月饼开始流行酥皮,妈妈一大早起来带着各种材料去月饼小作坊去排队,烤制月饼到傍晚才能回来。刚烤出来的月饼外酥里香,是妈妈的味道。
高中,妈妈打完月饼第一时间会送到学校,那时候是最幸福的。
大学,中秋回家最喜欢吃家里的月饼。
渐渐的,家里这种小作坊越来越少。现在,很是想念家里的月饼,想念家人。
中秋节是记忆里最甜的,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仪式感,但是一到过节那天就充满了期待。小小的月饼,只有被切成几块之后,才呈现出团圆的形状。
童年时光,妈妈会杀一只鸭子,煮一些洋芋头,买一块肉。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眼前的人和食就是全部的世界。儿时的记忆和味道,只有家乡能满足,只有妈妈做的才正宗。这种味道顽固而甜美。
有时候你喜欢的不过是回忆罢了!就像一直想吃牛奶棚的太阳饼,趁着中秋买了20个,到现在也才吃了两三个而已。
印象里最美好的记忆是有一年中秋节,我们在院里的树下,拿小板凳围坐在摆着菜肴和水果的餐桌前,有一个小碟里放了切开四半的月饼,我们久违的欢笑着赏月吃月饼。这个画面比任何照片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
想来快到中秋了, 小舅家的石榴也快熟了,回家的动车上有个人正在看武林外传......转眼好多年了!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在中秋夜,期盼着爸爸妈妈下班后手中提着的月饼,吃完晚饭,端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一手拿着月饼,一手指着天上的月亮,听爸爸妈妈们讲述嫦娥与玉兔的故事。月饼的甜味融化在嘴里,幸福滋味弥漫在心里。长大后,我终于明白,只有家的味道才是幸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秋节的气氛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浓郁。熊孩子不再戏弄行人,也不再玩气枪,甚至晚上大家都只是呆在家里玩手机,街上拿着灯笼的人越来越少,街道越来越冷清。大家都只是习惯性地把月饼送给亲戚朋友,好像完成任务一样搞定就行。大家已经不再喜欢吃月饼,甚至把月饼当作累赘。你送给我,我转手给他,最终不知道在那个倒霉蛋手上发霉。
天上的明月依然那么圆,月光依然皎洁,街道还是以前那般模样,人却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时代在改变,科技在发展,人们都被逼着走进洪流,消失在街上的角落。
记得还小的时候,每次都盼着过中秋节。为啥?答案当然是跟吃脱不了关系,小孩子嘛,哪有不馋嘴的。对于家境不富裕的孩子更是。相对于平常时的粗茶淡饭和突然的有鱼有肉更是难能的可贵。
大人们在厨房忙碌着,连平时不怎么进厨房的父亲也一边剥着大蒜一边哼着小曲儿。我和姐姐不时打着下手,就像两只快乐的蝴蝶,一下跑到厨房看母亲做菜,一下又飞到餐桌旁看着逐渐丰盛的饭桌,垂涎欲滴。看到特别喜欢的那道菜,忍不住直接下手,然后另一个看到了就要揭发你的。于是手还含在嘴里,人已飞快的跑开了,只剩满屋的笑声和大人们的训斥声。
到了晚上,碰巧那天天气也是极好的。我们在院子里摆上桌凳,母亲把准备好的月饼也端了出来。姐妹俩个早就夸下海口,一个说能吃三个,一个说能吃四个。最后吃第二个就甜的发腻。我不喜欢中间的冰糖,要把它挑出来的。有时明明没有看到糖,猛的一口下去,硬硬的,打着牙齿,知道是糖,也会吐在手上,然后跑去送到奶奶嘴里。“这有什么不能吃的嘛”,奶奶嘴上责怪着我,一边嚼着冰糖!剩下的月饼奶奶挑出几个来用纸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包好,慢慢的回屋里收起来了。这个老太太她收月饼做什么?悄悄地告诉你,还有一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那收起来的月饼就是给我的惊喜呢!
记忆中的味道总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时光荏苒,人在变,情在变,不变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味道。如今奶奶已离开我们多年,每逢月圆之时就很思念她,不知道那边也能不能吃到月饼!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