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

0

作者:谦虚公

系列:清代志怪小说趣味故事

前言

清朝的扬州府,因地处大运河枢纽要冲,许多垄断食盐运销经营权的盐商定居于此。这些人靠着国家的统购统销,赚得盆满钵满,在物质生活上极尽奢华,在精神需求上又有更高的追求。

自明代以降,扬州盛行着年幼女子的人口贩卖交易,即将贫苦人家的女儿买来调教,训练歌舞、琴棋、书画等各项技能,待其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送入烟花柳巷,从中牟利。因幼女多瘦弱,故“瘦马”之名由此而来。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1

扬州盐商们在积极赞助本地文化事业与名人的同时,还附庸风雅地在青楼女子身上寻求更高级的的娱乐方式。于是,为了满足在这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盐商们的变态心理,“养瘦马”的风气在扬州盛行开来,从而被冠以“扬州瘦马”之名。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则记录于清代志怪小说中有关“瘦马女侠”的故事:

正文

家住扬州府虹桥横街,年仅十二的沈小云,生得面如皎月、肤似凝脂,美貌冠绝全城。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2

因家境贫寒,父母便教她苦练乐器。好在她聪慧机敏,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就连职业乐师也自叹不如。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奇货可居,幻想着将来把她卖到大户人家去当小妾。

有一天,她家门口路过一位游方僧人,偶然瞟见小云,不禁惊呼:“这可是‘红颜祸水’啊!要是剃发皈依我佛,倒是能够有大修为。”“哪来的疯和尚啊?这可是我们家的‘摇钱树’,别在这胡说八道,快滚!”生气的沈父全然不信,恶狠狠地赶走了僧人。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3

扬州城内有座南朝梁武帝时期修建的禅月寺,里头全是修行的尼姑。其中有位法号“妙香”的年轻尼姑经常往来于沈家,跟小云算是闺中密友。每当她给小云讲解经文时,小云总有所参悟,妙香夸其极有“慧根”。

没多久,扬州闹瘟疫,小云因父母双双离世,转由姨妈陈氏照顾。陈氏干的中介营生,专为青楼妓院物色选拔好苗子。她见小云才色双绝,便在自家竖起了招牌,请富家公子前来“品茶、听曲”。那些见过小云的公子哥,各个魂不守舍、一掷千金。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4

过了几年,小云已然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其芳名早在青楼一条街彻底打响,每天前来拜访的客人都踏破了门坎。有位刘公子甚至愿意出一千两银子为其“梳头”(即破身),却遭小云婉拒。面对陈氏的满脸疑惑,小云解释到:“奴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身于姨妈篱下,诚非所愿。让我弹琴唱曲已颇为勉强,那脱衣侍寝的勾当就更别想了!”陈氏听罢,叨叨着:“你在身价最高的时候不去做姨太太,难道等人老珠黄当丫鬟吗?”小云皱皱眉:“那我也要找一个志趣相投之人,你瞧那些纨绔子弟从头到脚都透出一股俗气,我才看不上哩!”

陈氏无奈,只得听之任之。而小云除了招待富家公子外,也会时常周济那些落魄书生,因此被冠以“女侠客”的美誉。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兵锋直指扬州,小云事先收到消息,搬去郊外躲避。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5

一日,小云闲来无聊,倚在门扉发呆。忽然一顶轿子匆匆而来,伴着兵卒百余人,前后拥护、熙熙攘攘。轿子停在门前,掀帘走下一位盛妆锦衣、雍容华贵的少妇。她冲着小云行了一个万福:“姐妹别来无恙?”

小云辨不出此人容貌,畏畏缩缩不敢应答。那少妇笑道:“许久未见,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啦?我是禅月寺的尼姑妙香呀!”

原来她被太平军虏获,好在太平军只是将其幽禁,并责令蓄发还俗。结果官军反攻的时候,她又落在一名郭姓参将手里。(参将为绿营正三品武官,位在总兵之下。)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6

郭参将想“霸王硬上弓”,强占妙香。急得她大声辩解:“尽管我曾身陷贼窝,但还是黄花闺女!现在重见天日,没想到将军如此鲁莽,反不如贼兵!若是强取豪夺,我立马血溅三尺,死在将军面前!”

郭参将被她的严词所震慑:“好,好。你...若是许了人家,我就送你回去。如果尚待字闺中,正好我也单身,不如我俩凑一块?”妙香正色道:“我无家可归,宁愿嫁给将军。但你身值壮年,怎会没有老婆?若你没骗我,那就请媒人、下聘礼,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来迎亲。”

郭参将如数照办,二人成婚已两年有余。如今听闻扬州失陷,妙香放心不下小云,因此特来寻她。小云听完这段故事,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妙香劝慰道:“此地不宜久留,不如跟我走吧。郭将军在江北有庄园别墅,自给自足没问题。”

小云就这样跟妙香搬去了郭宅。郭参军的弟弟二郎,年仅弱冠,是一名翩翩美少年。妙香便从中做媒,让小云嫁给了二郎,这对好闺蜜就变成了妯娌。

那时太平天国声势浩大,郭参将转战淮南皖北之间,被太平军大部队团团围住,两军昼夜相持,郭军突围不成,危在旦夕。

妙香在家忽然交代小云:“我要外出,十天后回来。我平日供奉的观音大士,你替我每天焚香燃蜡。佛前琉璃灯记得时时灌油,千万别让它熄灭,否则我们可要来世再见了。”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7

十天后,妙香搀着郭参将半夜踹门而入。两人浑身血污,衣袍间布满累累弹孔。待他们喘息稍定,开始讲述事情经过:

郭参将被围军中,料想已无生路,正准备拔剑自刎。忽然天空中一只大鸟翱翔而下,脱掉羽衣,居然是妙香!郭参将惊问她从何而来,妙香答:“自与将军话别,我日夜在观音像前祷告。昨夜梦见观音大士告诉我,将军身处险境,必须施以援手。我哭着问大士,我不过一介女流,如何跋涉千里寻夫?大士递给我一个包袱,我打开一瞧,是两件羽衣。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8

等我梦醒,发现羽衣就在床头。我穿上一件,但觉两腋生风,转瞬间就飞到将军眼前。这还有一件羽衣,你穿上它,咱俩就可以逃出生天啦。”

可郭参将却拒绝了:“我幸免遇难,那军中同袍怎么办?不可陷我于不义啊。”他继而告诫诸将:“我们身困危局、进退两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战!”当夜趁着月黑风高,郭参将命各营枪炮轮番施放,将士们披坚执锐、跃马冲突。尚在睡梦中的太平军以为敌军来援,正仓皇组织抵御,郭参将却率军悄悄走小道逃出了包围圈。

成功回到中军大营后,总兵夸其英武果敢,并答应替他上书保奏。郭参将则顺势请假回家休息。他对妙香说:“咱们现在试试羽衣?”言罢他俩穿上,化身两只飞鸟,御风而行,片刻间便飞到了家门口。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9

妙香感念观音大士的灵验,又动起了出家的念头,于是吃斋诵经,终日不辍,小云也有样学样。而郭二郎也淡泊名利、不思功名,他索性在郭宅旁修了一座小型佛庵,他们三人在里面宛如苦行僧般地持戒清修,被邻里引为笑柄。

一天,三人各入佛堂,捻珠诵经。小云忽然对二郎说:“我梦到观音大士召我去藏经阁,估计是要告别红尘了。”二郎答道:“你先去,我随后就来。”于是小云盘膝打坐,气绝仙逝。妙香双手合十,口称善哉。再看二郎,亦已坐化而去...

结语

上文故事原题《小云轶事》,出自晚清文人王韬(1828—1897)刻印于光绪初年(1885年)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各篇文章原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画报》,历时三年余。)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10

上文中的小云,应是当时扬州被人冠以“女侠”头衔的著名“瘦马”,且与当地社会名流过从甚密,名噪一时。最后被作者王韬续上一段光怪陆离、神乎其神的经历,为其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彼时距离在英国萌芽的工业革命已有一个多世纪,清政府推行的“洋务运动”亦历二十余载。但在王韬笔下,其记录的内容却几乎完全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是光怪陆离,缺乏科学逻辑的天外飞仙、异域神兽。

放在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中,尚勉强说得过去。但在拥有了铁轨、火车、轮船、留声机的光绪时代,再读这些故事则不免大有“钢铁侠酣斗孙悟空”之嫌。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11

试想,妙香靠着观音显灵,身披羽衣,化为大鸟,从装备了线膛式前装米涅式步枪(法国于1849年前后开发出来的前装速射枪)的太平军阵中,冒着枪林弹雨,飘然飞下,这种古典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为读者带来满屏的“违和感”。

而文中出现的太平军,被王韬这位太平天国运动的亲历者,仍以封建文人本色描绘成典型的反派NPC,这跟前代志怪作品中出现的“江洋大盗”、“闯贼”、“白莲教徒”并无二至。

“官军”郭参将却(可能出于“政治正确“的目的,被作者“违心”地)写成了正面人物,对落难的女尼妙香秋毫无犯、明媒正娶。然而事实在当时文人的笔记中,借战乱对百姓女子施以暴行的“官军”比例反而大于“太平军”(本文不再赘述)。

化作秦淮湖畔花魁歌妓图12

最后,全书行文普遍主次不分、结构混乱、语言拖沓,(比如本故事,标题是“小云”,结果一半内容都在写她闺蜜“妙香”和郭参军;说是“女侠”,但相关内容却一笔带过,文不对题。)这亦使得本作的文学价值大打折扣,可读性不高,实乃败笔。

END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