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圈子,圈子圈子

0

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个人发了条信息,大家可以点赞或评论,这些点赞或评论除发信息者之外大多数人是看不到的,但点赞或评论者同是这个人的朋友且互为好友,就能看到彼此的留言。

一个发信息的人、两个(至少)互为朋友的人,共计三人,三人成行,便构成了一个小圈子———微信美其名曰“朋友圈”。

朋友圈里互为好友的人越多,可以“共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热闹”。

圈内人对发信息者所发信息可以品头论足,畅所欲言,“所品、所言”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被“圈友”们分享、讨论,甚至互怼,好不热闹----

但热闹终归是人家的热闹,与“你”无关,因为“你”不属于这个圈子。

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一员,人家再怎么热闹,“你”都无权参与,甚至都不知道。

有人说微信太残忍了,圈外之人连看热闹的份都没有,何其悲哀啊!

其实这正是微信的怜悯之处,人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但就是不让“局外之人”参入,甚至连看热闹的份都不给,人家是不想让你受刺激啊---

但总有好热闹之人,拼命向热闹的圈子里加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加入了热闹些的圈子,热闹是凑够了,但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圈内人的“毒评所言”可以分享、讨论,甚至互怼,也可以漠视。很遗憾,拼命加入之人多属于被漠视的范畴。

加入一个圈子并不代表可以融入另一个圈子---

《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兴起,风云变幻,恩怨顺势而生。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有了恩怨就有了是是非非,有了是是非非就有了各种圈子---

据说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设计微信的时候遇到瓶颈,于是乎前往龙泉寺闭关,闭关期间深得扫地僧的开悟,相信扫地僧不仅仅在技术上对微信之父的开悟,更应该有人生的开悟吧---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