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卫星: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军用卫星。侦察卫星利用所载的光电遥感器、雷达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获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用胶片、磁带等记录器存储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发送到地面接收站,经过光学、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侦察卫星共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发现,从影像上仅仅能判断目标的有无,例如海面上有无舰船,地面上有无可疑物。第二级是识别,能够粗略辨识目标种类,例如是人还是车,是大炮还是飞机。第三级是确认,从同一类目标中指出其所属类型,例如车辆是卡车还是公共汽车,海上舰船是油轮还是航母。第四级是描述,能识别目标上的特征和细节。例如能指出飞机、汽车的型号和舰船上装备的导弹种类等。在这四级中,“发现”(看见)所要求的地面分辨率最低,“描述”(看清)所要求的地面分辨率最高。
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纳A”火箭耸入云端,它那圆锥形的顶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美国谍报部门称它为:“发现者1号”。当倒数计数到零时,火箭便呼啸着把“发现者1号”送入了太空轨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纳A”又运载着另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它在太空运行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
预警机:是指拥有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
由于地面雷达受到地球曲度限制,对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有限,同时由于受地形干扰导致搜索效果受限。预警机将整套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借由飞行高度,自空中搜索各类空中、海上或者是陆上目标,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延长容许反应的时间与弹性。以大型飞机改装,容纳更多电子设备与指挥管制人员的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算是空中预警机的放大与强化版。除了将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以外,空中预警管制机可以强化或者是替代地面管制站的功能,直接指挥飞机进行各种任务。
从两者的功能来看,侦察卫星更侧重于实施战略上的情报侦测,其所得到的信息还需进行有效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供作战指挥部使用;而预警机则更多的是在战术、战场上的指挥系统,也就是通过机载的雷达系统可以对战场做出准确搜索和监视探测,与作战部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最终根据这些情报可以马上通过指挥部来进行作战部署。灵活机动性高。
也就是说这两者缺一不可。此两者对于军事上的意义非常重要。
当然不能了。
侦察卫星有两个弱点:1.过顶时间固定,2.刈幅宽度有限。
过顶时间
过顶时间是指卫星从某个地区上空经过的时刻。由于卫星的轨道参数是不变的,所以卫星从某个地区上空经过的时刻也是基本不变的。这样一来,只要从公开的网站中查到卫星的轨道参数,就可以根据经典力学理论推算出卫星经过地球上各点的时间。如果那是颗秘密的侦察卫星,那就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卫星的轨道参数好了,如果连雷达都没有那还是赶紧去买吧。对于军事上有一套的国家而言,获取敌方卫星的轨道参数不是很困难的事,所以解算出过顶时间是很容易的。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飞机的飞行计划,在卫星过顶的时候要么不飞,要么在其监视范围以外飞行。
刈幅宽度
刈幅宽度就是卫星的监视范围。有个规律,分辨率越高,刈幅宽度越小。比如美国的KH11“锁眼”光学侦察卫星的地面目标分辨率为0.1米,但它的刈幅宽度只有7公里。因此,要躲开它,理论上只要在它的星下点两侧4公里以外就行了,要是稳妥点,防止被其摆动镜头拍摄到,再离得远些就行了。而且,如果不巧天边飘来一片云,目标躲到云下,那“锁眼”也只能干瞪眼了。如果卫星上安装雷达呢?一来雷达分辨率低,二来也还是存在刈幅宽度问题。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